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Network Command Tool - Windows


Command Tool Describe


  • ARP 顯示與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在區域網路中傳送資料使用的IP-to-Physical位址對照
  1. -a 顯示ARP Table
  2. -s 加入一筆靜態的ARP
  3. -d 刪除一筆APR
  • AT 程式自動執行排程
  • DNSCMD 顯示與管理DNS服務組態
  • DNSLINT 檢視DNS伺服器報告,產生一份HTML的文件報告。
  • FTP 啟用內建FTP用戶端
  • HOSTNAME 顯示本機電腦名稱
  • IPCONFIG 顯示安裝在系統上網路卡TCP/IP屬性值
  1. /all 顯示完整網路設定值
  2. /release釋放目前IP位址
  3. /renew重新獲取IP位址
  4. /displaydns顯示DNS快取
  5. /flushdns清除DNS快取
  6. /registerdns重新註冊DNS
  • NBTSTAT 顯示在TCP/IP上的NetBIOS的統計值與目前連線
  1. -r清除NetBIOS快取
  • NET 顯示所有可用的網路作業指令
  1. Start把某服務啟動
  2. Stop把某服務關閉
  • NETSH 顯示與管理本機與遠端電腦的網路組態
  1. Set更新組態設定t
  • NETSTAT -r顯示路由表 顯示目前的TCP/IP連線與協定的統計數值
  1. -a顯示目前傾聽連線狀況
  2. -n顯示目前已連線狀態
  • NSLOOKUP 使用DNS時,用以檢查主機或IP位址的狀態。
  • PATHPING 追蹤網路路徑與顯示封包流失資訊
  • PING 測試與遠端主機的連線
  • ROUTE Print顯示路由表 管理系統路由表
  1. Add增加一筆靜態路由
  2. Delete刪除一筆路由
  • TRACERT 在測試階段,設定與遠端主機的網路路徑

RAID - 磁碟陣列


磁碟陣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RAID)技術可以提供系統容錯能力,當伺服器的硬碟故障時可以預防資料的遺失,磁碟機是一個機械設備,終究有可能會發生故障。RAID是採取同位元檢查技術或複製資料技術,來達成系統容錯的功能。

RIAD 1使用較簡單的資料複製技術來提供系統容錯。RAID 2架構與其他架構不同,因為他不使用複製或同位檢核資訊提供容錯,RAID 2是使用一組特別的漢明碼(Hamming Code)。RAID 3、RAID 4、RAID 5是在資料寫入磁碟陣列時,使用同位檢核資訊計算來提供容錯功能。在RAID 3、RAID 4、RAID 5陣列系統中,當一顆磁碟機故障時。可以使用同位檢核資訊和其他磁碟機上的資料,一起計算出故障磁碟機上的資料。雖然重建遺失資料速度有點慢,但磁碟子系統和網路伺服器可以持續執行其功能。

RAID的等級並不重要,雖然許多廠商提供文獻資料中都有提及。但我們將討論的是較常見使用的RAID類型。

RAID一詞最早是出現在「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這篇論文裡(於1987年由柏克萊大學的David A. Patterson、Garth A. Gibson 和 Randy H. katz提出),其中清楚的定義了RAID。論文中定義了RAID2的五個層級,並[認為RAID是單一昂貴磁碟(Single Large Expensive Disk, SLED)的另一種技術解決方案。



  • RAID 0
RAID 0並位出現於1988年的柏克萊論文發表上。實際上,他並不是一種RAID,因為他並不提供任何備份儲存的功能。RAID 0技術上是將一些或一組磁碟機當作單一磁碟機使用。資料劃成許多區塊,分別寫入磁碟陣列中所有磁碟機,可以同時對陣列中所有磁碟機做資料的存取,因此改進資料讀寫的效能。但如果陣列中一顆磁碟故障,所有資料將遺失。RAID 0技術又叫做磁碟等量技術(Disk Striping),但沒有同位元檢查碼,因此可以提供效能卻無法提供可靠度。

  • RAID 1
至少要兩台磁碟機才有辦法實做RAID 1。除了RAID 0,其餘的RAID都至少需要兩台以上的磁碟機。RAID 1會將所有資料分別寫入兩台不同的磁碟機上。使用RAID 1存放20GB資料時,必須要用兩顆20G的磁碟機。如此一來,勢必損失50%的的儲存空間。而且RAID 1並無法改善效能,但可以提供可靠度。

而RAID 1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實做,第一種是磁碟鏡射技術,第二種是使用磁碟複製技術。在磁碟鏡射(Disk Mirroring)技術中,兩台磁碟機連接道相同控制器上。當磁碟控制器若發生故障時,將無法讀取磁碟機上的任何資料,這是採用磁碟鏡射技術的唯一缺點。為解決此一缺點,可以採用磁碟複製(Disk Duplexing)技術來取代磁碟鏡射技術。

在磁碟複製技術中,各磁碟機是連到不同的磁碟控制器上。如此一來即解決了磁碟鏡射技術的缺點。但付出的代價是額外的磁碟控制器。

  • RAID 2

RAID 2是採用漢明編碼(Hamming Code),位所有保存在RAID 2磁碟陣列的資料,產生錯誤改正碼(糾錯碼)ECC。ECC可以查出並且改正單一位元錯誤,以及發現雙重位元錯誤。每當讀取磁碟中資料時,會同時讀取ECC碼並解碼。RAID 2的技術在實行上是相當昂貴和困難,同時額外負擔比例也是較高的。例如,在RAID 2中每4個資料位元就必須耗費三個同位元檢查碼。

由於RAID 2在實做上費用難度都相當高,因此並沒有商業化。此外,RAID 2必須使用至少三台磁碟機才能運作。

  • RAID 3

RAID 3使用同位元級的同位元檢查,使用一台額外的一台磁碟機來提供容錯,以便克服在單一台磁碟機發生故障的情況。在RAID 3中要求在陣列中所有磁碟機必須同時運作。輸出資料時,資料位元和運算出來的檢查位元會同時存到陣列的磁碟機中。至少要三台磁碟機才能運作RAID 3磁碟陣列。可以提供容錯,也可以略為提高效能。

  • RAID 4

RAID 4使用區塊層級的同位元檢查,使用額外一台位元檢查磁碟機來提供容錯,以便克服單一磁碟機發生故障的狀況。資料輸入時,資料和計算出來的同位元檢查資訊會寫到磁碟陣列中。由於磁碟機並不需要同步,所以可以單獨的存取磁碟機。至少需要三台磁碟機才能實做RAID 4磁碟陣列。還有,RAID 4在做寫入動作時,一定會用到同位元檢查磁碟機。如此一來,同位元檢查的磁碟機會很容易首先發生故障,這是缺點。可以提供容錯機制,但不能增加效能。

  • RAID 5
RAID 5使用磁碟等量技術並採取同位元檢查。它採用區塊層級的同位元檢查,但同位元檢查碼被分散到磁碟陣列的所有磁碟機中。這克服了在RAID 4磁碟陣列磁碟機易於故障的缺點。在RAID 5磁碟陣列中,儲存容量因同位元檢查碼的損失,相當於陣列中的一台磁碟機。若有三台10G容量的磁碟機,那實際上能儲存資料的空間只有20G。

  • RAID 0/1
RAID 0/1亦被稱為RAID 0+1,有時被稱為RAID 10。這是由於兩個最佳模式的結合。具有RAID 0的效能與RAID 1的複製性。RAID 0/1磁碟陣列至少需要四台磁碟機才能運作。RAID 0/1俱備兩個可以互相鏡射的RAID 0磁碟陣列。RAID 0機制提供的高效能,而RAID 1則提供了容錯的可靠性。是一舉兩得的完美方案。


Normalization - 正規化


在系統分析與設計中,正規化是重要的一個步驟,尤其是關連式資料庫,是邏輯資料庫轉成實體資料庫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正規化之前,你必須清楚了解何謂主索引鍵(Primary Key)與何謂功能相依的觀念。

正規化藉著鍵值和函數相依提供我們分析關連式的架構。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complex data structures into simple, stable data structure.

何謂功能性相依?「主鍵可以唯一決定其他屬性值,此稱為功能性相依。」


正規化的規則 [Rules of Normalization]
  • 第一階正規化
第一階正規化,我們稱其為First Normal Form,簡稱為1 NF。
第一階正規化的規則很簡單,「只需要符合每個欄位僅允許一個值或是每一個資料欄位皆是不能分割的值」。這樣的資料表稱為達成第一階正規化。

  • 第二階正規化
第二階正規化,我們稱其為Second Normal Form,簡稱2 NF。
第二階正規化的目標為「消除部分功能性相依」,須符合以下規則:
簡述為「須滿足第一階正規化,並所有欄位皆功能性相依於主鍵」。
嚴謹的要求:所有Second Normal Form都須符合下列規定中的最少一個條目。
1. The primary key consists of only one attribute
主鍵的唯一性
2. NO nonprimary key attributes exist in the relation
沒有非主鍵值
3. Every nonprimary key attribute is functionally dependent on the full set of primary key attribute
每個非主鍵值完全功能性相依於主鍵

  • 第三階正規化
第三階正規化,我們稱其為Third Normal Form,簡稱3NF。
第三階正規化目標為「消除遞移性相依」,須符合以下原則:
簡述為「所有非主鍵所引欄位間,不應該有功能性相依的關係」。
嚴謹的要求:須符合以下兩點
1. A relation is in third normal form (3 NF) if (1) it is in second normal form (2 NF) and (2) there are no functional (transitive) dependencies between two (or more) nonprimary key attribute.
3 NF條件為(1)必須是2NF且(2)沒有任何功能性相依於兩個非主鍵屬性上。
2. To convert a relation into 2NF, decompose the relation into new relations using determinants.
若轉化為2NF,分解關連成為新關連完全取決於自己決定。
換句話說,若真有操作上或資料庫上、需求上的認知確定,可憑自我決定是否進行3NF。